[釘科技述評]國美、蘇寧因相似的業(yè)務模式,一直被看作家電零售領域并駕齊驅的兩大巨頭。然而,隨著新的零售風潮涌起,彼時不分伯仲的兩家家電零售巨頭,如今的差距卻越拉越大。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內,國美積極的在業(yè)務、架構、門店等方面進行全面轉型,希望以此來填補差距。
雖然國美在轉型方面動作頗多,并且在IoT 、社交電商等領域積極布局,但從其財報上來看,國美所做的這些改變能否給其帶來積極的影響,還有待觀察。
新業(yè)務高速增長但止不住虧損
根據(jù)國美發(fā)布的2019年上半年業(yè)績顯示,國美零售整體的交易總額(GMV)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1.80%,其中縣域店(自營店+新零售店)GMV增長約339%,美店GMV增長約123%,智能產品GMV增長約62%,家庭整體解決方案柜電一體化業(yè)務GMV增長約108%及服務GMV增長約32%。通過國美上半年度財報可以看出,其推動的轉型新業(yè)務都有著明顯的增長。
不過,新業(yè)務的急速增長,并沒有在營收上給國美帶來明顯的改變。比如,2019上半年國美收入343.3億元,去年同期為347.1億元。當然,此前一度攀升的虧損額,在今年上半年略有所收緩。財報顯示,2019上半年國美稅前虧損為5.46億元,2018年同期為虧損6.33億元。屬予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錄得約3.80億元,比去年同期的虧損人民幣4.57億元收窄。
可以看出,國美的轉型發(fā)展取得了一些效果,在上半年來虧損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窄,但整體來看處于轉型期的國美現(xiàn)階段仍無法止住虧損。
轉型能否成為國美的救命稻草
2018年,國美零售智慧化轉型,將“家·生活”整體解決方案作為切入口,從傳統(tǒng)電器向家居、家裝、家服務、百貨、金融等多個領域縱深,以此在業(yè)務多元上進行擴充。在家電整體市場遭遇增長的天花板,且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的趨勢下,國美多元化轉型的嘗試是分散風險、換道超車的有益嘗試,但目前來看,它經歷著轉型時的“陣痛”。轉型能否拯救國美呢?有待考量:
首先,轉型進程緩慢。在新零售的背景下,傳統(tǒng)家電零售商們也紛紛走上轉型的道路。然而對比來看,國美轉型的進程緩慢。
據(jù)了解,蘇寧在2018年一口氣開出3千多家的蘇寧小店,截至2018年12月31日蘇寧擁有自營門店8881家,蘇寧易購零售云加盟店2071家,迪亞天天便利店加盟店112家;而同期的國美新開門店僅為602家,并未披露這一年的閉店情況。然而即使不算上閉店數(shù)量,國美目前的門店數(shù)量僅超過2000家,其今年初表示在年底將門店開至2500家,然而這一門店數(shù)量仍少于2017年蘇寧易購擁有的自營門店數(shù)量。
可以看出,不論在轉型的速度上還是布局的廣度上國美還有欠缺,而過于緩慢的進程很可能會影響它轉型的結果。
其次,競爭對手愈發(fā)強勁。國美在轉型期間建立了各種業(yè)態(tài)店型和新零售店,同時還布局了社交電商和智能家居,希望通過三端合一,打造流量入口。國美的此番變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轉型發(fā)展,但是在這些賽道中不僅他的老對手蘇寧,還有天貓、京東等一系列巨頭企業(yè)都在努力向前。
就目前來看,國美的轉型還沒有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效果,同時其至今仍未擺脫“電器城”這個標簽,國美的全場景新零售轉型還任重而道遠。(釘科技原創(chuàng),轉載務必注明出處“釘科技”)
- QQ:61149512